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金融评论

  •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分类:   金融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7690
  • 国内刊号:  11-5865/F
  • 期刊定价:    ¥54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2009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金融评论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王国刚
  • 邮发:   2-340
  • 库存:   999
  • 邮编:   100028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金融
        • 国际刊号:1674-7690
        • 国内刊号:11-5865/F
        • 邮发代号:2-340
        • 创刊时间:200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金融评论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金融评论》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金融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金融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担任编委会主任,实行规范的现代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旨在通过优秀研究成果的发表推动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理论探索,并为中国学者走向世界经济理论前沿提供平台。 作为中央政府的思想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着跟踪社会与人文各领域最新动态,探索学科理论,深入研究现实问题并将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任务。

        《金融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旗下唯一的金融类学术期刊,它所接受的稿件包括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三种类型。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学科发展趋势和现实问题的把握,《金融评论》试图通过对刊载内容的选择来反映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引导国内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主题和范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金融评论》特别约请国内外具有较高造诣与声望的学者就重大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评述,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学者在学科前沿的创新性工作。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540元

      杂志文章特色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金融评论栏目设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社35周年 1985-2020,“中国经济前沿”丛书,笔谈,学术纵览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共识。同时,央行也按照这一共识方向,加入“金融稳定”目标,推进以“央行沟通”政策为代表的包括“宏观审慎政策”、“信贷政策”、“贷款便利政策”以及“回购交易”等多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操作。新型货币政策框架有利于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成思,计兴辰

      摘要:相对于个体投资者,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基金经理是否更擅长分析那些难以估值的股票,从而体现出其信息优势或专业技能?为探究该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确定性构建了股票估值难度指标,基于2005—201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第一,实证分析发现基金在估值难度较高的组合上获得的收益优于低估值难度组合,基金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信息优势。第二,好基金虽然在不同估值难度组合上的表现都比差基金好,但该差异仅在低估值难度股票组合上显著,表明好基金相对差基金的信息优势并不在于私有信息的获取,而是对公开信息的基本分析和处理能力,体现在其基本分析能力上。第三,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好基金能够发挥其比较优势,在那些估值难度较低的股票上配置更大的权重;并且基金的基本分析能力,能够作为预测因子较好地对基金下期业绩进行预测。

      作者:郭庆云,罗荣华,刘阳

      摘要:本文从需求角度提供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存款的经验证据。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本文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作用,继而考察金融市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跨区域经营对这一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城市,当地城商行吸收的储蓄存款越少,并且这种效应只体现在长期储蓄存款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以及跨区域经营均会弱化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负向作用。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以及银行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钱先航,王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和评述塞勒与米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投资者情绪的争论。双方争论的核心是,封闭式基金折价变动(封闭式基金之谜)与小盘股(小企业效应)超额收益之间相关性在统计上和经济上的显著性。塞勒认为,投资者情绪可以很好地解释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全部四个部分;而且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与小企业股票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封闭式基金折价反映了投资者情绪。而米勒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与小企业股票收益之间的关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投资者情绪在经济上并不重要。塞勒和米勒争论的实质,是正统金融学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的正面交锋,也是经济学中理性主义和行为主义之争的一个缩影。

      作者:张琦,李仁贵

      摘要:[摘要]经济“新常态”时期,如何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驱动微观企业及宏观经济发展成为当下学术界与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结合我国特殊制度情境,本文基于企业创新投资视角,系统梳理了企业创新投资的界定,制度环境(法律保护、金融发展、宏观环境)与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传导机理,以及企业创新投资的经济效应(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宏观层面),并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述评,为后续研究如何结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作者:钟凯,杨鸣京,程小可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